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汤钊猷院士当选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

发布时间:2012-09-05

为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近期开展了“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以表彰先进,树立典范。8月29日,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医院肝研所所长汤钊猷教授荣获2012年度“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据悉,此次评选是市推选办在各区县教育局、各高校、各相关主管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审推选出20名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并将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和详细事迹公布在上海教育网进行公众网络投票。至截止日共计42683人次参与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并经公示,最终确定10名“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和10名“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获得者。

尽管汤钊猷教授在专业领域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就,但他最引以为豪的还是在与肝癌抗争的这场战役里,他亲自培养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尖锐部队。

汤钊猷教授甘当人梯,给年轻人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发挥空间。他所建立和领导的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已经走过了40余年的历程,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重要的肝癌诊疗中心、学术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学科梯队上,肝癌研究所已形成由“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组成的强大集体。由起初的“七八条枪”发展到今天的近100人,并拥有肝肿瘤内、外科和设备完善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肝癌研究所已有较年轻教授领衔的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级奖。

汤教授抓学生的学风是严谨再严谨。尽管他的临床、科研、外事及社会活动繁忙,但仍挤出时间,投入大量精力为研究生修改论文。一位博士生的一篇学位论文2005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仅是题目,汤教授就改了3次,全文修改了七八次,论文完成后又要求学生补做裸鼠实验达一年多。汤教授对每位学生的论文都精心修改,大到论文的整体思想、题目、摘要、结构,小到标点符号、错别字、格式等,常修改六七遍之多,学生们受益匪浅。

汤钊猷教授培养的博士生中已先后有4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在临床医学领域居全国第一。这和汤教授注重“原始创新”分不开。他前瞻性的思维帮助学生确立了学术方向,对已成熟者设立相应专题小组,并给予经费等支持。有人问汤教授:“这样培养研究生,不是要花去你太多的心血吗?”他说:“我一方面培养学生,一方面也在促使自己进步,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许多新东西比我给他们的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