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举行谷超豪先生追思会

发布时间:2012-07-13

新闻中心讯  7月11日,我校在逸夫科技楼举行谷超豪先生追思会。校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杨玉良、常务副校长陈晓漫、校党委副书记陈立民等校党政领导,与谷先生的学生、同事、身边工作人员、亲属以及数学学院师生代表、校友会代表等一起座谈,深切缅怀谷先生。陈晓漫主持追思会。

追思会上,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吴泉水教授向与会者通报了中共中央、中央部委、上海市、兄弟省市各级领导同志,民盟中央领导同志、其他领导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对谷先生逝世表示哀悼的相关情况。

陈晓漫在会上宣读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亲笔哀悼信。李源潮校友表示:“惊悉谷超豪教授不幸逝世,谨致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怀念,请向胡和生先生致以亲切慰问。谷先生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他不仅有渊博的学识和智慧的洞察力,他对学生的关爱和诲人不倦的作风使他不仅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而且是复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与我第一次相识时建议我读《数学——它的内容、意义和方法》这套名著;我和他最后一次见面时在人大会堂照相,向他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表示祝贺和敬意。我一直认为,谷先生是一位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位大有益于人民的人。斯人远去,精神长留。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陈立民和谷先生相识20多年。他认为谷先生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学习。一是政治信仰上忠诚卓越,是爱党爱国的楷模。二是学术事业上宁静致远,献身数学,不倦追求。三是家庭生活上幸福美满,与胡和生先生相濡以沫,琴瑟相合。

作为谷先生的学生,李大潜院士追忆了谷先生的数学人生以及自己受教于谷先生的点点滴滴。他认为谷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五个方面的宝贵精神财富。一是将数学学科作为整体加以把握的全局观,二是开展具有实际背景的理论研究的作风,三是献身科学、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志向与精神,四是开拓创新、坚持原创的科研特色,五是为学生引路的育人理念。谷先生的另一位学生洪家兴院士,则从矢志不渝的革命者、科学研究的探索者和作育人才的“植树者”等方面追忆了谷先生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

杨玉良结合自己与谷先生接触的点滴小事谈到,谷先生是诗人科学家,言语不多却往往十分精辟,只言片语中便显智慧。他指出,谷先生将科学研究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科学研究融入自己的整个生命之中,使科学研究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谷先生身上体现了大师所必备的素养,德性、智慧、仁心以及在人类知识框架之下正确看待自身所在学科的地位和未来发展的洞见。他强调,谷先生的一生是对复旦精神的最好诠释,谷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号召全校师生员工继承谷先生的遗愿,弘扬谷先生的精神,并勉励复旦数学人建设好上海数学中心,为形成复旦数学学派而努力。

朱之文在讲话中指出,谷先生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无愧为新中国知识分子科学报国、教育强国的优秀代表,无愧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杰出典范。他的逝世是中国科教界的重大损失,是复旦的重大损失。他强调,谷先生的理想信念令人钦佩,人格魅力和亲和力令人折服,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全校师生员工要深入学习谷先生追求进步、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心系祖国、赤诚报国的爱国精神,坚持真理、潜心治学的科学精神,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和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奋斗精神,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学学科,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奋斗。

谷先生的学生、身边工作人员、家属以及部分院系青年教师代表、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代表等也先后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