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通过专家验收

发布时间:2012-06-08

新闻中心讯   5月25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复旦大学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通过专家组验收。

专家组由专项技术总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副总师张伯礼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赵达生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詹启敏院士等组成。专家组在听取汇报、查看研究现场、与课题组成员深入交流后,严格评议、独立打分,对该平台研究工作予以肯定。专家表示,各课题组已完成任务合同书所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基础研究潜力很大,如目前硫化氢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沿,在心脑血管药物靶标发现、抗真菌药物研究等方面已开展很多创新性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完成众多服务工作,在国际合作方面也有一定的特色。最终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该专项第一行政责任人、卫生部科教司司长何维,副校长桂永浩,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李捷伟等课题承担单位领导,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徐祖信、董树沛等出席验收会。

桂永浩、李捷伟代表课题承担单位对专家组到来表示感谢。他们表示,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将结合2011协同创新计划,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积极谋划平台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医药基础和临床优势资源,以及张江研究院地域优势,不断提升平台创新能力与新药研发能力,举两校之力,为我国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验收会上,该平台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朱依谆教授从平台特色、重点成果、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外延服务、国际认证、国际会议、国际合作,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组织管理、创新机制、人才队伍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向专家组作了汇报。

验收会后,校长杨玉良与桑国卫副委员长就该国家重大专项的发展,以及高校如何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如何产业化等热门话题作了深入讨论

据悉,该平台是复旦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在十一五期间联合申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也是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建设的新药研发大平台。研究工作启动于2009年1月,国家总投资为9600万人民币。3年来该平台建成了12个贯穿创新药物研发链的技术子平台,获新药证书3项,完成III期临床2项、新药上市2项,获临床批件14项,申请专利158项,授权34项,发表SCI论文643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论文有67篇)。

专家组在一致同意通过验收的同时,对平台的后续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中肯建议,希望该平台要注重创新药的战略谋划,充分发挥上海生命科学方面的优势,在抗心血管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研发方面,建成能够满足国内重大需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具有特色的综合性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复旦大学、二军医大学两校平台的共建机制,形成有机的合作体系,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对接,在创新药物研发中作出贡献。

桑国卫副委员长殷切希望平台通过检查验收,加强战略谋划,利用上海地区临床资源与人才资源丰富、生命科学与药物研发基础良好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建成服务国家目标、保障人民生活需求的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