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2012年5月26日下午,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复旦大学校友会和上海论坛联合主办的复旦大学校友论坛特别活动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53届文化讲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吴文政报告厅隆重举行。三位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出任过国际组织领导人的复旦大学校友——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外文系64届校友陈健,花旗集团亚太区主席、世界银行原常务副行长、外文系78届校友章晟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副总裁、经济系82届朱民聚首母校,为800余位母校师长和学弟学妹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思维与文化的盛宴,纵论“全球视野与中国智慧”。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我校94届校友劳春燕担任了本次论坛的嘉宾主持。
校党委书记朱之文在当天的论坛上致辞。他指出,为社会造就和输送更多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智慧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一流大学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践行传统美德,培养中国情怀,树立为国服务的志向;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拥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了解掌握多元文化,学习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国际交往能力,提高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和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论坛开始前,朱之文还与几位校友进行了亲切的会谈,欢迎他们回到复旦,与在校师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智慧和人生感悟,并欢迎他们常回母校看看。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出席并致辞。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领导李芸、陈颂清、董强,复旦大学副校长冯晓源也出席了当天论坛。
陈健校友:老外交家展风采
论坛上,陈健校友作了题为“全球治理与联合国”的主旨演讲。他以一位老外交家特有的务实、魅力和智慧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陈健指出,在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联合国在政治领域,安全领域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在经济、金融领域,20国集团逐渐开始发挥作用。陈健强调“这样的架构对中国是有利的。” 陈健说,“全球治理结构的网在亚太地区还存在空缺,亚洲是世界上唯一一块地方,既没有经济安全体制,也没有经济一体化体制。这就给了中国一个在亚洲逐步建立这些体制的过程中与亚洲国家充分沟通、保障自身与共同利益的机会”。
陈健还表示,去年美国宣布重返亚太地区,这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要处理好与美国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从而与美国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达到互利共赢”,陈健笑着说,“这还需要你们在座各位发挥智慧!”
章晟曼:言不在多而在精
“我有个规矩就是不说或者至少少说,因为我不太会说,所以特别怕误人子弟。”章晟曼一上台就十分谦虚地打趣道。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通过几则发人深思的短小案例,深刻地阐释了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问题,指出了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的关系。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在给国家的硬实力带来飞速跃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软实力的上升。章晟曼认为,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但是人均数据却非常低,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软实力的积累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软实力也好,硬实力也好,归根到底是人,教育和人才太重要了。”章晟曼校友最后总结道。他希望在场同学,能够珍惜复旦大学的环境,好好学习和培养自己,努力在未来为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朱民:听从责任的召唤
天下心怀,匹夫责任——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经济系校友朱民今天主旨演讲的题目。从全球视野、铭记责任、追求理想三个方面,朱民带着自己的“大丈夫情怀”对“全球视野与中国智慧”的主题进行了阐述和演绎。
朱民认为,今天我们谈全球视野,不仅应该向从前一样从我们的角度观察全世界,而更应当把握全球化的趋势与变化,站在全球的高度定位自己在全球化中的位置,对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那么,每一个人对自己定位和做出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朱民的回答是:“人是生来有责任的,责任就是是生命的锚。”朱民给听众们讲了一个故事,他出国前,曾到谢希德老校长办公室拿推荐信时。“推荐信是谢希德校长给我写的,那时候没有电脑,只有打字机,(谢希德校长)打完了(推荐信)以后签完字把信给我,她对我说,朱民好好学。她没有叫我再回来,她给了我更多的祝福,现在想来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手里还有校长的温暖。”讲到此时候,朱民眼眶湿润,不禁潸然泪下,在场的观众也为之动容。朱民校友继续说道:“我很高兴我回来了,我尽了一个学生的责任。”
面对各种选择的迷惘时,多想想你的责任——这是朱民心中的信条。“理想是命运的风帆。”他认为是理想让我们与众不同,实现自己的梦想才是更重要的。但是,朱民又提醒大家,“个人的文化背景会约束自己的视野,”这需要开放的心态,学会谦卑,学会站高望远。“世界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你们正在历史的浪尖上,”朱民说道。
全球视野如何携力中国智慧?
在最后的提问交流环节,三位校友嘉宾对主持人、在场同学和媒体记者就中国智慧如何贡献全球化的变革、全球视野如何与中国智慧交相辉映等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精彩的解答。
陈健校友认为中国亟需打破西方话语体系,运用“中国智慧”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章晟曼校友认为未来中国应该弄清世界的想法,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更好与世界沟通。朱民校友则希望中国能够站在道义和历史的制高点上站高望远。
“世界归根到底是你们的”、“复旦大学与复旦人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论坛的最后,三位校友师兄分别用最热情洋溢的话语,鼓励场内的学弟学妹,通过自己的勤奋和拼搏,在全球的平台上持续地贡献复旦人的声音和力量,为实现人生梦想、引领世界潮流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