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5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07周年第46届科学报告会暨学术文化周开幕式在光华楼举行。
校长杨玉良、校党委副书记刘建中,与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各院系、附直属单位和附属医院的教师代表,各职能部处和群众团体负责人、离退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400多人齐集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传统盛事。副校长陆昉主持报告会。
从1954年起,我校就确立了在校庆期间举办科学报告会的学术交流机制。1977年,学校在文革之后重新恢复了校庆科学报告会的传统做法。迄今,校庆科学报告会已经举办了46届。2010年,时值校庆105周年之际,科学报告会进一步发展成校庆学术文化周,成为每年规模最大、传统最悠久的校内学术盛事。
在当天的报告会上,历史学系余欣教授、物理学系张远波教授和附属中山医院史颖宏副主任医师三位青年学者,分别代表我校文、理、医学科教师做主题演讲,与全校师生分享自己的学术经历、成长感悟和治学心得。
杨玉良在最后的点评中,结合三位年轻学者的发言谈了关于学术管理和人才培养的两点看法,强调了评价的宽容性和正确思想的传递。他指出,现在的考核体系往往是为了把科研队伍尾巴上的10%赶到前面去,提高效率。但是为尾巴上10%的人制定的各种考核指标,有可能会限制最拔尖的10%。因此,要提倡对学者宽容、对学生宽容。他表示,只有在非常柔性的系统中,才有可能让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涌现出来。
杨玉良还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我们推进通识教育,就是要向学生同时传递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给学生对自然、对人类以及对自身的正确看法和正确思维。他强调要切问,只有教给学生科学发展的范式,才能培养出超越前人的学者;要阅读,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同时,学习必须吃苦。
据介绍,经过三年的发展,校庆科学报告会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机制,一线推荐交由学校审核,再由校学术委员会遴选40周岁以下的文、理、医优秀青年学者作主旨发言。这三位学者将会收到校长的亲笔邀请,以示对学术的尊重。
据了解,从5月22日至29日,在为期7天的学术文化周内,各类学术报告和论坛总数将突破700个。当天除了主会场,学校还安排了校内网络视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