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授予8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1年我校共有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分别为:
1、高分子科学系江明教授课题组完成的项目“大分子自组装的新路线及其运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化学自组装是指构筑基元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是创造具有多层次结构与功能的新材料的重要途径,是国际学术前沿研究领域。国家基金委已将“可控自组装与功能化”列为重大研究计划。大分子自组装是化学自组装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国际上大分子自组装领域的研究集中于嵌段共聚物。该项目针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10余年的持续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大分子自组装的新机制、新原理和新方法,取得了具有系统性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2、信息学院金亚秋教授课题组完成的项目“极化电磁散射传输与空间微波遥感对地观测信息理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空间遥感物理基础是电磁波与自然环境散射辐射传输的相互作用。全天候全天时微波遥感是当今空间遥感前沿技术。该项目在信息科学与地球科学交叉领域以自然介质中电磁散射辐射传输为研究基点,对微波遥感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散射机制、成像模拟、分类识别、反演重构”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3、 我校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课题组完成的项目“新型可降解涂层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研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该项目属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近年来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冠脉介入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药物支架在临床上应用也日趋广泛。虽然药物支架带来巨大临床获益,但其引起内皮化延迟而致晚期血栓发生率增加,是药物支架应用的安全隐患。该项目研发的新型可降解涂层药物支架具有内皮覆盖快、炎症和血栓发生率低等临床应用优势,疗效和安全性更好,得到国内外心血管介入专家的一致认可,已在全国超过900家医疗机构获得临床应用。该项目提高了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了我国该领域研发的核心竞争力。
附:
在大分子自组装领域“独辟蹊径”——记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江明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