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历史责无旁贷地要由我们负责——

我校师生座谈学习李岚清校友给校学生会的回信

发布时间:2012-01-09

新闻中心讯 1月5日,复旦学生学习李岚清学长回信座谈会在光华楼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陈立民代表朱之文书记和杨玉良校长,传达了我校杰出校友李岚清同志给校学生会的回信内容。

在会上,40余名师生代表围绕“传承•启航”的主题畅所欲言。大家认为,回信深刻阐明了学习历史、尊重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回信,要从学习校史、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近现代史做起,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和方法,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种自我教育。学习回信,还要学习岚清学长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去年8月,李岚清校友在《解放日报》上撰文,回忆陈毅同志在复旦大学一次讲话(《复旦》第886期转载)。此后,校园刊物《复旦青年》的学生记者走进档案馆、校史馆,阅读陈毅同志的年谱和传记,梳理复旦大学的大事记和校史材料,寻找健在的、当年聆听了陈毅同志讲话的学长,形成了一组专题报道。报纸出版后,校学生会将该期《解放日报》、《复旦青年》以及校档案馆珍藏的陈毅同志讲话史料、有关人员的回忆口述记录等寄送给李岚清校友,并附信坦陈对当时历史的认识并不直接,但为当时青年人的积极精神状态所鼓舞,进一步认识到挖掘和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去年12月25日,李岚清校友欣然提笔回信:“你们因我的一篇回忆陈毅同志的文章而产生对校史挖掘工作的兴趣,我感到很高兴”。他肯定了学生们进一步挖掘和完善校史的意义,与学生们探讨治史的心得,指出要“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具体性,不能让历史掺假、片面和抽象化”,“只有鲜活的、具体的、生动的史实才能感动人,即使不说应当向历史学些什么,读者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应有的教益”。

李岚清在信中强调,“过去的历史,由前人负责。当代的历史则责无旁贷地要我们负责”,“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挖掘、搜集各种史料,做好档案的积累和保管工作,这些事往往稍纵即逝或成永远的遗憾”。他还结合自己撰写《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的切身生动事例,畅谈了自己的撰史、存史感想。

座谈会上,校党委副书记陈立民,历史系教授、49级新闻系学生、当时陈毅市长讲话的见证者余子道,校档案馆馆长周桂发,校学生会主席孙晓雷,《复旦青年》学生记者吴斌等作了发言。座谈会结束后,陈立民副书记代表校党委,将李岚清校友的来信原件交由校档案馆存档,将复本交送给校团委和学生会留念。

据悉,为深化学习,学校将在今年的学生社会实践中单列主题,围绕《突围》一书,发动同学们将学史存史与社会调查、口述访谈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以学习改革开放历史为核心的国情教育;同时,组织校内理论型学生社团,举办一系列“读史•存史•明志”活动。

附:复旦学子学习李岚清学长回信座谈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