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老年人口的经济参与和社会参与

环太平洋大学学者聚集复旦大学研讨“生产性老龄化”问题

发布时间:2011-10-31

10月28至29日,我国各地高校,以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拉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泊尔,以及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学者聚集复旦大学光华楼,围绕“生产性老龄化”的现代价值和实现路径问题进行研讨,旨在“亚洲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参与的老龄社会” 。

杨玉良校长亲切会见与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总秘书长Christopher Tremewan。复旦大学副校长冯晓源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我校社会学院院长彭希哲主持开幕式。

据悉,本次会议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关于老龄化研究系列研讨会的第四次会议,前三次会议的主题分别是“在不同地点的老龄化”、“成功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分别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举行。

本次会议主题是“生产性老龄化”,强调老年人口的经济参与和社会参与,通过教育培训、健康促进、社会参与,构造一种具有生产性的社会福利体系,从而用一种更加积极和具有建设性的态度来重新认识老龄社会。

会议围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和生产性老龄社会的构建、促进老年社会组织和社会参与、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完善生产性老龄社会的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政策等广泛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介绍了不同国家建设生产性老龄社会的实践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会议组织者,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任远教授指出,生产性老龄社会具有三个基本支柱。一是参与,即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健康,即保证更加健康的老年生活是促进老年人口发挥更大经济社会贡献的前提。三是社会政策,即需要完善推动生产性老龄社会的社会政策和制度体系。需要用生产性老龄社会的观点改变对老龄社会的悲观态度。老年人口不应被片面看作社会的负担,而是具有生产性的重要资源。应该重新深入老年生活本身来理解老龄社会和构建老龄社会,在生产性老龄社会的思路下完善社会经济生产体制安排和社会生活体系的安排。

与会专家认为,在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增加了国家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需要在此背景下重视发挥老龄社会的生产性,才能形成一种更加积极和更加完整的老龄社会政策导向。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立于1997年,目前有42个成员学校,其成员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各分校、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