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学院唐世平教授在《社会科学哲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11-05-05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世平教授在社会科学哲学领域中的旗舰杂志《社会科学哲学杂志》(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的2011年的6月号(第41卷第2期)上发表“Foundational Paradigms of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的重要文章。

文章阐述了社会科学中的11个“基础范式”。文章指出这些基础范式就像是手电筒,各自能够照亮社会的一个部分,而只有将这些基础范式综合运用才能够相对完整的理解人类社会。文章将对整个社会科学产生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并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中的众多学派之间的争论。

唐世平教授也是第一位在这一社会科学哲学旗舰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中国大陆学者。

【注:该文经英文版出版商授权后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中文版出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上。】

Abstract

When stripped to the bare bone, there are only eleven foundational paradigms in social sciences. These foundational paradigms are like flashlights that can be utilized to shed light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human society, but each of them can only shed light on a limit area of human society. Different schools in social sciences result from different but often incomplete combinations of these foundational paradigms. To adequately understand human society and its history, we need to deploy all the eleven foundational paradigms, although more limited combination of them may be adequate for understanding more specific social facts.

Keywords: scientific realism, social sciences, ontology, epistemology, synthesis

【内容摘要】

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还原到极致,我们会发现整个社会科学其实只有十一个基础范式。这些基础范式如手电筒般照亮了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或区域。而除了社会进化范式之外(它在其最完整的时候,能够综合其它所有十种范式,所以能够相对完整的理解人类社会),每一个基础范式都只能照亮人类社会的某个有限局部。整个社会科学的许多不同学派都是对这些基础范式的不同却又常常是不完全的组合的结果,而他们对基础范式的不同组合基本上决定了这些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异。为了充分理解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我们需要使用所有十一种基础范式,尽管这些范式的有限组合可以充分理解更特定的社会事实。

关键词: 科学实在论(主义), 社会科学, 本体论, 认知论, 综合

文章链接:http://pos.sagepub.com/content/41/2/211.full.p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