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11月9日上午,《颜福庆传》(英文版)首发仪式暨纪念颜福庆先生逝世40周年座谈会在我校枫林校区治道楼和汉堂举行。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彭裕文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颜福庆传》(英文版)样书揭幕,副校长桂永浩向颜福庆先生家属代表陈国凤女士、颜志渊先生赠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萧思健主持座谈会。
颜福庆(1882-1970年)先生是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学生时代他以勤奋和刻苦荣获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得到博士衔的亚洲人。回国后他先后创办了国立上海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附属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第一结核病防治院前身),并与中国红十字会协议接办了上海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附属华山医院前身)。他一生治学严谨,医德高尚,桃李芬芳,在我国现代医学史上享有盛誉。1997年,在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建校七十周年之际,为表彰他的功绩,纪念这位现代医学界的先驱,特为他在校园内建立了塑像。
座谈会上,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程刚、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傅华、复旦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王凤霞、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主任吴根诚、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刁承湘、历史系副教授高唏,以及《颜福庆传》作者、校史研究室副主任钱益民分别作了发言,表达了大家对颜福庆先生的缅怀和敬仰,并就如何继承、发扬“上医”优良传统,更好地推进我校医科建设谈了各自的体会。
陈国凤女士代表颜福庆先生在海内外的亲属,非常感谢学校各方面为《颜福庆传》(英文版)的顺利出版所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她在发言时动情地说,自己此次从美国回来参观世博会,看到上海的变化,尤其是看到上海医学院的变化,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欣慰,相信上海医学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彭裕文指出,颜福庆先生是一个具有勇气和胆识的理想主义者,一贯以治学严谨著称,从某种意义上说,颜福庆先生已经成了“上医”的灵魂。
副校长桂永浩在总结发言时表示,《颜福庆传》(英文版)的出版,将使我们对颜福庆先生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并走向国际,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果。我们要加强对文化、传统的挖掘和研究,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他还表示,医科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是全体复旦人的期盼,大家都将为此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