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 交流 合作

发布时间:2009-11-18

11月6日至8日,由中山医院主办,英国JOD杂志、亚太呼吸治疗学会、上海医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ISRD)暨第十七届亚太呼吸治疗学会(APARC)联合会议”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复旦大学党委王小林副书记、中山医院朱同玉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此次会议由钟南山院士担任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教授任大会主席,英国JOD杂志主编、中山医院实验研究中心主任王向东教授任科学委员会主席,吸引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西班牙、比利时、瑞士、吉尔吉斯斯坦等几十个国家和来自我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的100多位国际著名呼吸病和重症医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演讲,国内外近2000名从事呼吸病防治的临床一线工作者和重症医学的研究人员参会。

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呼吸病学者相互交流的最大年会之一,会议为广大从事呼吸疾病诊治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的国内外学者提供了更新知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进一步促进我国呼吸病研究水平的提高。

在本届会议上,以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呼吸病为主要议题,围绕肺肿瘤、慢性气道疾病和急重症呼吸病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等问题展开积极探讨。由国内外呼吸学界的著名学者介绍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进展,呼吸感染的最新理论和临床诊断先进技术;探讨肺癌靶细胞存活信号途径,基因变异对肺癌治疗的影响,肺癌免疫学和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同时召开的第三届两岸呼吸治疗会议为提高两岸的呼吸治疗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1月9日至10日,还特设高级机械通气学习班,邀请国际呼吸治疗学会主席、哈佛大学Robert M. Kacmarek教授等著名专家授课,系统介绍机械通气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经验。

作为呼吸病学者们的国际交流平台,此次研讨会吸引了100多位呼吸学界权威人士前来演讲,包括全球呼吸领域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美国胸科学会的前任、现任和继任主席David Ingbar、Jo Rae Wright、Randall Curtis教授,发现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哈佛大学Johnson教授,以及诸多国内专家。大会通过专题报告、大会发言、论文交流、壁报和书面交流等形式全面促进专家间的交流。为使与会者沟通顺畅,大会设有中英交流并行会场,配备同声翻译和中英双语幻灯。

近年来,中山医院呼吸病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国际同道瞩目。在会上展示的国内外呼吸专家和企业自主开发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科研成果中,中山医院呼吸病防治联盟的两项创新发明引起国际同道的强烈关注。自联盟成立以来,白春学教授即提出了“接轨国际,面向世界,服务病人,造福社会”的远大目标。为方便百姓就医,减少医疗设备费用支出,由白春学教授领衔的中山医院呼吸学科医疗设备创新科研攻关小组,联合我国第一代电脑专家虞明工程师,积极发展与呼吸相关的便民医疗设备,最终成功研制出百姓急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无线远程监测肺功能仪”和“无创呼吸机”。

这种新型肺功能仪不需上网,即可“便捷、实时、远程”传送肺功能测定结果给医疗中心,医师可及时分析、判断结果,并就此与患者交流,指导治疗。其无线传输概念领先国际水平,这一全新的医疗模式,使急症患者得到及时快速的治疗指导,更减少了慢性肺病患者门诊就医次数。

而无创呼吸机适合中国人脸型,携带方便,价格低,结束了国外呼吸机一统天下的历史,避免了专利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该呼吸机解决了涡轮运转时发热问题,不但远超“山寨版”,更是不逊“舶来品”。

目前“无线远程监测肺功能仪”和“无创呼吸机”均已推出原型机。由于这一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科研成果,美国胸科学会(ATS)在会刊名人录(WHO IS WHO)中专题报道白春学教授,称其为一位“专注于发明创造的临床医生、科学家和导师”,高度赞扬了白教授为推动呼吸病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王向东教授等在呼吸病诊疗和研究方面成绩卓越的专家还在会议期间与美国胸科学会(ATS)主席洽谈了进一步合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