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余名复旦大学师生参与奥巴马和中国青年人的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09-11-17

新闻中心讯 11月16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访华的第二天于上海科技馆开展了本次访问中唯一的一场与中国青年人的交流活动。来自我校国际关系、社会学、医学、新闻、环境科学等多个院系的14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参与了这次活动,与美国总统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主持了当天的交流活动。

本次交流活动的会场位于上海科技馆顶层的圆形报告厅中,是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第一次由美国总统与中国青年进行的直接互动交流活动。主办方特地把这次交流活动的场地布置成环形,演讲台位于听众席中间,便于总统先生和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20面中美两国的国旗并排树立在会场一侧,在灯光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

1点左右,杨玉良校长走进会场,向全场500多位听众宣布:“让我们欢迎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的陪同下,奥巴马总统在全场的掌声中走进会场。走上讲台前,总统特别和坐在通道边的几位复旦学生握手。

奥巴马总统首先发表了简短的演讲,一句带有美国口音的上海话“侬好”引起了全场的笑声和掌声,这一下子拉近了青年人和美国总统的距离。奥巴马在演讲中表示美中关系在过去30年中取得了长足进展,除了贸易往来大幅增加外,两国的全面合作涉及经济复苏、新能源开发、制止核武扩散、应对气候变化、亚洲及全球和平与稳定等诸多全球性问题。而成功合作的前提是加深彼此了解,开展开诚布公的对话交流。奥巴马说,两国最重要的共同点,是对未来的信念。中国年轻人的才能、献身精神和梦想让我看到了这个古老民族对未来美好乐观的展望。两国的合作应当超越政府层面,真正以人民的合作为基础,而年轻人正是建立这些友好合作桥梁的中坚力量。他表示,美国到中国的留学生人数要增加到10万人,这是美国致力于加强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信心和意愿。对美国而言,最好的使者就是富有才能、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年轻人。最后奥巴马希望两国年轻人能共同为美中合作及世界的和平发展而努力。

之后,奥巴马拿起无线话筒,扮演起“脱口秀”主持人的角色,开始和中国青年人的直接对话。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学生陈曦得到了第一个提问机会,她问奥巴马:“上海和芝加哥是友好城市,这两个城市间进行过各种经贸、文化、政治交流,奥巴马总统将会怎样促进两国之间的城市关系?总统明年是否会来参加上海世博会?”总统表示,中美城市之间可以在城市管理和建设的问题上相互学习。他认为,美国可以向中国城市学习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奥巴马特别强调,中美两国可以在绿色建筑、城市减排等方面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在回答有关世博会的问题时,奥巴马表示,他十分乐意来参观上海世博会,但是并不能确定,因为他的日程很紧。奥巴马特地为世博会美国馆做了一次“推销”,他说美国馆将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展馆。作为曾经的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他特别说道,芝加哥曾经举办过两次世博会,每次世博会都促使城市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他相信世博会后,上海将变得更加繁荣。

此后,来自我校管理学院的朱源天同学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邓贝西同学也相继被奥巴马总统点中,获得了宝贵的提问机会。值得一提的是,邓贝西代表中国的青年网民向奥巴马总统提了一个关于问美国的阿富汗反恐战略的问题。在此次交流活动中,奥巴马一共回答了3个由现场青年学生选择的、来自网上民众的提问,成为了本次交流活动的一大亮点。

在整个交流活动中,奥巴马幽默的语言、优雅的风度和坚定的观点一次又一次引来听众们的掌声和笑声,尤其是当奥巴马强调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愿意向中国学习、中美共同向世界展示领导作用等观点时,听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演讲结束以后,奥巴马特地绕场一周,与坐在前排的每一位中国青年听众握手道别,再次把整个交流活动推向高潮。

整场活动的最后,杨玉良校长再次表达了对奥巴马总统的感谢。他说,今天的对话能够增加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同时推进两国的合作。杨玉良表示,希望奥巴马总统能够经常来中国,加强交流、尤其是和年轻同学们的交流。最后,杨校长代表全体中国青年人衷心期望奥巴马访问顺利、富有成果,祝愿中美关系未来更加美好。

美国总统与中国青年学生对话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