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意真心建言 国事校事实情献策

发布时间:2008-03-12


校刊讯 “要切实履职,绝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我校2名全国人大代表、11名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参加“两会”时这样说。他们正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职责,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他们是全国人大代表秦绍德、马兰,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孙南申、熊思东、蔡达峰、左焕琛、郑祖康、杨雄里、葛均波、郑珊、周良辅、王安忆。

各位代表在会前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在基层广泛调研、充分酝酿议案、提案和书面意见。秦绍德将视线聚焦到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开放也给复旦大学带来大发展,”近年来,我校推出本科生通识教育、自主招生改革、校内科研体制改革、向全球招聘人才等一系列改革,“这都是不断思想解放的结果。”蔡达峰准备了关于高考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帮助未就业大学生的三个提案。郑祖康建议成立一个全国性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监测委员会。葛剑雄准备了涉及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提案。熊思东建议国家建立普及型医学教育模式,类似专科学校一样,3-5年就可以完成学业,最终目的是使医学人才能“下得去,留得住,使普及型的医疗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秦绍德:
关心民生 教育优先 

 
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绩,令人鼓舞。这五年来,中国的变化是非常实在与巨大的。来参加会议之前,许多群众就对我说,人民代表为人民,你们在北京一定要讨论一些人民关心的问题。我们非常注意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的问题。第一,报告把防止物价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我很高兴政府提出这样务实的奋斗目标。在报告中,不仅有“重大措施”这样的词汇,也包括了具体的指标,如争取把物价指数控制在4.8%左右。我也关注到,报告提出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两点重要的具体措施,一是控制供需之间的环节,使供需能够协调,二是建立针对物价涨落的快速反应机制。

我们关心的另一个民生问题是今年雨雪灾害以后的重建工作。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已经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有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有应对能力。我觉得这些提法都是非常正确的。作为人民代表,我还应该向政府建议,我们对于自然灾害的防范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当然,技术层面很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提高政府发动全社会来共同应对灾害的能力。很高兴政府已经把刚刚发生的灾害性天气事件放到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这说明政府在非常及时、有效地反思。所以我觉得,关心民生的政府一定是好政府。

在报告里面,政府多次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目前,西部农村基本做到了九年义务制免费教育,这次的政府报告提出今年要在城市也推行此项政策,使义务制免费教育的覆盖面更广了。
(根据东方卫视采访节录)

 

全国政协委员蔡达峰:
三个提案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


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来说,我觉得素质教育应该是我们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这个内涵在现代这个社会当中没有得到切实有力地推进。现实社会当中要推进大家认为的那种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困难。我以为,这里有对素质教育的一个认识问题,还有就是整个社会现在都比较功利,把素质这个东西和功利对立起来。这恰恰是教育界应该承担的责任。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育始终关注人,所以我们通常讲以德育为核心,而不是以知识为核心的,就是培养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人,人格和责任感才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我今年准备了三个提案:一个是关于高考改革方面的,这是我这几年提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第二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我觉得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当中关键的问题,就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很不平衡;第三个是关于如何帮助未就业大学生的一些建议。 它们确实与素质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素质教育需要很好的环境、很好的条件来支撑。

过去5年,就业服务体系逐渐完善,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预期指标进一步提高,登记失业率预期指标进一步降低,表明政府在这项工作上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好局面下,在积极就业政策的推动下,是可以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但是,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尤其是年轻人初次就业的压力,需要政府以更务实的态度来解决。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对于初次就业的年轻人,建议建立专项帮扶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熊思东:
采取多元方式为名校选学子


每年“两会”,总有一个问题大家非常关注,那就是教育。在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再次提及了高考改革这一问题,高考是不是到了该废除的时刻?该改革,怎么改革呢?要废除或改革高考的首要前提是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否则情况只会比现在更糟。

现在有代表委员提出要把一次高考变为多次考试,让多张试卷来为学生“定终身”,我认为这样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把原来高考的缺点保留下来了,优点却未得到充分体现。
高考是有一些问题存在,但它毕竟是公平的,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替代,那么只能暂时延续;假设要取消的话,那么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我建议,以“高中水平测试”来代替高考,这里的水平测试不是单纯的考试,而是仿效国外某些办法,包括综合条件测试和纯知识测试两方面。综合条件包括学生的方方面面甚至做义工、志愿者等的记录,而知识测试则由各省级教育考试主管机构在学校、老师、家长都不知道的前提下保密随机挑出学生的某几次考试成绩,这几方面所占的比例可以讨论,但一定要结合起来考核学生。当然这个前提是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否则操作过程中很可能滋生腐败。

现在高考还有一大问题是高校的自主选拔权太小。高考本来应该由大学来选拔各自需要的学生,但现在成了高中为大学选好送来。大学选拔学生的原则是,高端多元、中端统一、低端放开,即让重点大学选拔方式多元化。而中端统一即中等院校还保留考试办法,至于怎么考、考几次,可以统一协商后做决定;低端放开即指一些非主流的院校可采取自主的形式来选拔学生。

 

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
问题不解决我会重复提


我准备了不少的提案与建议,涉及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政协委员的提案,要马上全部解决也是不现实的。只要政府部门在努力,情况在发生转变,我这政协委员当得就值。即便下届不再是政协委员,对还未完全解决的提案,我还会继续关心。

高校的离休、退休的老教师,特别是有一些特别早的知名教授,他们的生活相对改善较慢,有些90多岁的老教授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应该根据上一个季度CPI的程度,给那些没有新收入、未纳入国家低保和社会保障的伤残人员享受社会福利补贴。其中也包括这些曾经为我们国家的高教事业,为我们的社会科学做出过很大贡献的老教师。

这些年来,社会上对高校工作的成绩有很高的评价,但也有批评意见。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全面看。作为一个教育界的委员,我感到,教育工作在以往的几年中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教育公平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肯定这些年的成绩,应该讲,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这么多的人能够接受义务教育,能够基本上消除文盲,特别是有这么多的人能够进入高校——我国现在高校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个成绩要充分肯定。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了解到在西部贫困落后的地区,差距还是非常大。国家应该公布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最低标准究竟是什么。这标准应该是具体的,比如多少学生有一个老师,多少人应该有一个教室,他们应该有多少经费,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公布出来,校长、老师、家长、学生,我们整个工作,大家看有没有做到,限期做到。